登錄學習 操作指南 服務熱線:400-811-9908

【遼寧】談心理輔導活動課的課堂教學目標設計

來源: 中小學網絡黨校 作者: 徐靜 發布時間:2021-10-29 13:46

心理輔導活動課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獨特載體,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一種教育形式。它根據學生的心理需要和年齡特點,以學生的心理感受和內心體驗為核心,通過課堂活動幫助學生解決成長中的問題,從而達到使學生學會自助和助人的目的,進而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在學校教學目標之上,各個學科有其在操作上的宏觀目標——課程目標。在學校教育目標及課程目標的指引之下,整個教學活動都受到教學目標的指導和支配。從教學目標的功能方面看,教學目標不僅具有導向功能、調控功能,同時還具有激勵功能、評價功能等。因此,課堂教學工作也要有明確的方向,課堂教學明確的方向就是課堂教學目標。課堂教學目標是教師根據教學目的、內容及學生實際而制定的一種具體要求和標準,它是教學目的、教學目標和課程目標的具體化,是課堂教學的方向,是教學活動預期達到的結果,是判斷教學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據。課堂教學目標比課程目標更具體,是課程目標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的體現,也是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的依據。在學科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課程目標和具體的教學內容來確定詳細的教學目標以便選擇教學內容和確定教學效果,設計課堂教學目標也是教師必備的職業技能。心理輔導課的課堂教學目標是心理課堂教學的靈魂,是檢驗心理課堂教學質量的直接參考依據。在編寫教學設計時,制定準確、規范、科學的教學目標,有助于課堂教學的成功和教學目標的達成,作為心理教師必須認識到課堂教學目標的重要性。

一、心理輔導活動課的課堂教學目標設計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作為教學設計的第一步應該得到應有的關注及重視,但是在日常教學現實中,一些教師普遍在心理上重視教學經驗,輕視教學目標,甚至認為課堂教學目標就是一個寫在教學設計里的一個形式,是用來應付學校和上級領導檢查工作的,缺乏制訂課堂教學目標的意識,更不會用課堂教學目標調控教學過程,指導教學行為。教師將其流于形式,課堂教學目標在一線教學中常常處于有名無實的尷尬境地。作為心理學科教研員,經常組織優秀心理輔導活動課評選活動,在老師們上交的教學設計中發現了關于課堂教學目標的一些問題,我嘗試著將這些問題歸類概況,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一)課堂教學目標模糊、沒有目標

心理輔導活動課是以學生的體驗、活動為主要內容的課程,一線教師在備課或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往往不自覺的會陷入這樣的一個誤區,即在一開始準備一節課的時候,首先大量的搜集與本課相關的活動材料,誤認為活動越多,教學設計也就越精彩,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越會被調動起來,課堂教學效果也就越好。的確,活動是心理課堂的“血肉”,一節好的心理輔導活動課,精彩的、發人深省的活動,發揮著必不可少的作用。但我們不能忘記,課堂教學目標是一節課的“魂”,丟失了“魂”的“血肉”僅僅是“行尸走肉”。心理課上所選擇的活動必須圍繞在課堂教學目標這個大方向之下,課堂教學目標始終應該是課堂教學的導向。因為很多老師忽略了課堂教學目標,所選擇的活動往往偏離了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為了活動而活動,忘記了活動是為了教學目標服務的。忽略了課堂教學目標的心理輔導活動課,聽了之后不知道老師要通過這堂課要帶給學生的到底是什么。聽課后和老師交流的時候,問到本節課的課堂教學目標的時候,她們才恍然大悟,自己早已經忽略了教學目標。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做一件事,首先考慮的是要往哪個方向努力,要達到的目標是什么?然后才考慮如何去做,這樣既可以避免費時費力,又能少走些冤枉路。再則,只有目標清晰明確,才可能有板有眼地制定計劃并付諸實施。心理輔導活動課雖然和其他學科課程不同,但是課堂教學目標的重要意義是相同的,目標明確,方向才明確,教學效果才能好。

(二)課堂教學目標太多又復雜、缺乏核心目標。

由于課時的限制,在一節心理輔導活動課上要達成的目標不可能太多,更不可能面面俱到。在中小學開設的心理輔導活動課,沒有教學大綱和教師參考用書,唯一的指導性文件就是《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版)》,其中只是給出了原則性和方向性的指示。上心理輔導活動課,教師能參考的材料不多,很多教師在制定課堂教學目標的過程中,唯恐遺漏,一味地貪多求全,仿佛只有面面俱到了才能夠放心,這樣往往在事實上出現目標的混亂,堆積,缺乏層次性,導致核心目標被淹沒。課堂教學目標太多,沒有核心目標所用到活動也多,上課像是走流水賬,沒有重點,學生體驗不深刻,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例如,這是一節題為《贏得友誼》的心理輔導活動課的教學目標:1.知道建立真摯的同學友誼的重要意義;學會辨別什么是真正的友誼,知道怎樣建立真摯的同學友誼,初步學會建立和發展友誼的技能和方法。2.通過課堂表演、課堂討論、情景演示和裝扮友誼之樹等活動,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在合作學習和互動交流中,了解如何建立真摯的同學友誼。3.初步樹立正確的友誼觀,體驗親密無間的同學友誼,學會關心別人,多做諍友,廣交朋友。我們可以看出這個課例的課堂教學目標設計太多又復雜,沒有核心目標,這些目標在一節課上是根本無法實現的,這節課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拉澤爾(美國教學論專家)在其代表作《多元智能教學的藝術:八種教學方式》一書中寫道;“需要記住,你只是在設計一課的教學,而不是一個單元的教學!即使這一課需要用幾天來完成,你的目標也只能圍繞學生在一次學習體驗中所能夠完成的題目進行設計?!痹诮虒W設計分析教材的過程中,需要確定重難點,一節課的課堂教學目標設計不可能面面俱到,即便是面面俱到,最終在40分鐘至多45分鐘課堂上,平均分配給每一個教學目標落實的時間可能只有短暫的幾分鐘,因此,在課堂教學實踐中面面俱到導致的結果一定是面面不到。所以我們在設計課堂教學目標的時候盡量避免犯這樣的錯誤,要簡化課堂教學目標,突出核心目標。

(三)課堂教學目標籠統抽象,沒有可操作性。

還有一部分教師對于課堂教學目標的描述過于籠統抽象,缺少操作性,我們不能泛泛的將“完善自我”“調適不良情緒”“健全人格”等作為心理輔導活動課的課堂教學目標,而應該將這些抽象、籠統的概念加以具體化。例如:一位老師在《走近親情,感恩父母》這個教學設計中的課堂教學目標設計為:1.通過活動,走近親情,感悟要感恩父母。2.以實際行動感恩父母。從這個課堂教學目標設計籠統而抽象,我們只是看到了要感恩父母,究竟是如何實現感恩父母的呢?沒有任何的可操作性。這種籠統的教學目標是沒有意義而又無法操作的,學生會感到摸不著頭緒。目標越具體,就會越容易實踐。

二、設計課堂教學目標的原則

(一)明確和清晰

對于心理輔導活動課而言,課堂教學目標的明確和清晰對于規定的課時完成輔導任務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要設計出明確和清晰的課堂教學目標,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不使用晦澀、含糊不清的語言,例如引導學生了解異性同學“交往過密”的具體表現及其表現可能產生的后果。2.不使用模棱兩可的、容易產生歧義或有爭議的表述,例如“避免出現早戀現象”,“早戀”是很容易引發正義的。3.不使用太長、太復雜的句式,例如下面這句:“讓學生客觀、全面而深刻地了解和探索自我的重要意義,并且幫助學生從多個角度和途徑探索自我,使得學生明確深刻而全面地探索自我成為可能”。4.不使用大而空的、標語口號式的語句,例如:“呼吁以每個人的實際行動,為創造美好、和諧的班集體而努力”。明確和清晰的課堂教學目標首先從描述上給人的感覺是簡單,其次是層次清晰,方向明確,讓人一看立即能夠明白通過這節心理輔導活動課老師要帶給學生的是什么。

(二)具體可操作

課堂教學目標的可操作性,是指在目標明確和清晰的基礎上,將目標細化為可以觀察、評定并可以訓練、培養的行為特征。行為目標的編寫,均應該以行為動詞為開端,如“理解??????”“認識??????”“描述??????”“使用??????”“改變??????”等,都是以動詞為開端的。這樣描寫的行為目標可以觀察,也可以通過一定的評定方法來評估,并可以通過一定的輔導活動加以訓練和塑造。明確的課堂教學目標具有導向和調控的作用,目標的設計要具體可操作。這里的可操作首先指的就是,在認知上應該“了解”什么,懂得什么,轉變什么等等,在行為上要“學會”什么、“養成”什么等等,在情感上要“體驗”什么、“感悟”什么等等。而不是停留在一般的、宏觀的、上位目標的描述上。

下面我們看一下心理輔導活動課《說句贊美的話》的課堂教學目標實例:

初稿:1.通過活動讓學生體驗贊美帶來的愉悅感和成就感,進而認識贊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幫助學生發掘自己和他人身上的優點,提升自信心。

          3.學會如何表達對他人的欣賞和贊美,從而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增強團隊的凝聚力。

修改稿:1.提高贊美他人,發現他人閃光點的能力。

              2.接受他人對自己的贊美,提升自信。

              3.體會被他人贊美時的感受。

從這個教學設計的初稿來看,課堂教學目標不僅多、大,而且混亂缺少可操作性,經過修改后的課堂教學目標,簡單、明確、清晰、具有可操作性,在課堂教學目標的修改過程,教師對這節課的認識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確,教學過程中選擇的活動也減少了,整個教學過程重點更加突出。

根據布盧姆的“掌握學習策略”,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要貫穿始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制訂出具體明確的教學目標。然后,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采取一定的方式來完成既定的目標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為目標要求而教,學生為目標要求而學。課堂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師要提升自身專業素養,制定清晰、明確、具有可操作性的課堂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始終心中有目標,用目標來規范教學行為,謹防跑偏或者被學生帶偏。教學中,注意發掘學生的閃光點,對于課堂上出現的可遇不可求的生成性目標及時把握。課堂教學結束后,積極利用多種手段,選擇合適的測量評價方法,在目標的指導下反思教學、回饋教學。優秀的教師總是善于反思的教師,課堂教學過程結束后并不意味著一切的結束,教師要在本次教學過程的基礎之上反思教學,再設計教學目標。這樣,一節課的課堂教學目標才可以形成良性的循環。

(作者單位:阜新市教育服務中心)


亚洲综合日韩无码久久@亚洲综合�?7伊人@亚洲综合色猫�?@亚洲综合色区在线播放@亚洲综合色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