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的災情和疫情疊加,讓身處其中的人們顯得尤為艱難。但天災無情人間有愛,這就是偉大的中國,這就是偉大的抗洪精神、抗疫精神。正是在這樣的時刻,我們會更加覺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是多么需要一種偉大的精神來支撐、去戰斗!也正在這樣的時刻,我們欣慰地看到:這種精神正在我們身邊生長、傳遞,轉換成我們守望相助、重建家園的堅定信念和巨大動力!
如何傳遞這種精神?這就是思政課的內容之一。借助總結的機會,簡要梳理一下我們學校的思政課。
我們的思政工作概括來說就是:“一個中心”“兩個維度”“三個板塊”“四種形態”。
一個中心就是立德樹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要首先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定不移地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要堅持教育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要五育并舉,多元育人,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兩個維度指的是堅持老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想做好思政工作,老師和學生這兩個維度缺一不可。我們的老師必須得做到: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為此學校一方面加大學習和培訓力度,在做好校內研修的基礎上先后選派多名老師外出參加專項培訓,同時也承辦了省級的思政課比賽與研討會,最大限度地提升老師的專業水平,確保我們的老師講得有力度、有深度、有高度、有溫度;另一方面嚴守教育的陣地和底線,時刻以“四有好老師”的標準和《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來要求大家,堅決杜絕不良言論和失范行為的出現,學校紀檢監察室和師德師風建設辦公室始終保持高度警惕,同時也加強這兩個部門的培訓,提高敏感性和鑒別力,提高輿情應對能力。
思政工作的對象,歸根結底是學生。我們主要做的是:面向全體學生開展思政工作,確保不遺漏;分階段開展思政工作,根據學段特點,采用同學們易于接受和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分類別開展思政工作,定期開設團課黨課,定期進行學生干部培訓,定期舉辦實驗講堂,隨時進行談心引導等等。
三個板塊著眼于思政工作的路徑,即思政課堂、課堂思政和大思政。毋庸置疑,思想政治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是德育中系統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專業課程,是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課必須首先擔負起立德樹人的責任和使命。我們的政治學科的老師先行一步,率先探討新時期思政課的內容和形式,也多次向教育同仁展示我們的課堂,積極開展思政課的課題研究,踴躍參與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座談、案例征集等各項活動,反響良好。
與此同時,我們大力推動課程思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活動的全過程,使各類課程都能夠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充分挖掘各類課程中的文化內涵、德育因素、人文精神,使學科間互相配合,在知識傳授過程中強化思想價值的引領,真正做到教書育人,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比如2021年寒假,我校通過線上給學生上了四節思想政治課。第一節是“中國,了不起——抗疫見證中國力量”,共分為制度優勢、國際擔當、人民力量和抗疫不止四個板塊,這節班會課由我們的思政課教師來設計和制作。第二節以“恰是百年風華——從紅船到巨輪”為主題,共分為紅船駛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紅船起航(從一大到十九大,中國共產黨的成長)、紅船蛻變(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經濟、政治、科技、脫貧攻堅等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巨輪遠航(堅定信念,接續奮斗)四部分,這節班會課由我們的歷史教師來設計和制作。第三節是“新征程,牛起來——2021年春節特色主題班會”,這節課由我們的語文老師來設計和制作。第四節是“弘揚黃河精神,堅定文化自信”,共分為“聆聽黃河精神之歌”“黃河精神的內涵”“故事感悟黃河精神”“弘揚發展黃河精神”四個板塊,這節課由我們初高中的地理教師來設計和制作。
除了學校課程之外,思政課的第三個板塊就是大思政,即在實踐活動中涵養學生的思政素養。充分挖掘教育資源,積極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走進工廠去感受企業的發展,感受企業在推動國家科技創新中的重要作用,加深對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理解;讓學生走進農村去感受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感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的決定性成就,從而增強他們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堅定“四個自信”;讓學生走進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了解他們的性質、職權,體會國家機構在維護人民當家做主地位中的作用,從而更加支持和配合國家機關的工作;讓學生走進紅色教育基地,比如林州紅旗渠、信陽新縣英雄山等,去看去聽,去接受精神的洗禮。
四種形態著眼于思政課中學生的呈現方式:聽讀寫說。聽指的是聽老師授課、聽專家報告、聽英模事跡、聽一線心聲,既可以是線下的,也可以是線上的;既可以是即時的,也可以是回放的;既可以在一室之內,也可以在實踐之中。既保證了內容的豐富,也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讀指的是讀理論著作、讀紅色故事、讀優秀的傳統文化等。寫是聽和讀的延續,是引導學生在接受熏陶和洗禮之后,自覺地去沉淀和提煉,結合自身的學習生活,反思自己、提升自己,可以是僅供自己閱讀的文字,也可以是統一組織的征文、手抄報。說指的是在文字之外,學生以更加多元的方式來追尋紅色記憶、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精神,比如娓娓道來的講述、激情澎湃的演講、短小精悍的微視頻、富有表演力的話劇等等。
這是我們不成熟的做法,敬請各位批評指正!
(作者單位:河南省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