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下期,我從鄉鎮考調到縣城到現在的高新區實驗小學。初到學校,我便接了一個畢業班級,一接手這個班就開始分析學生的學習狀況,想早點走進學生和家長的世界??杉议L和孩子卻對我這個新來的老師不怎么“感冒”:老師你是新來的嗎?你教過畢業班嗎?這些孩子一年就畢業了,這一年你能保證孩子畢業成績考好嗎?每年都換老師,這對孩子的學習影響不知道有多大?老師,你布置的作業多嗎?多的話我的孩子可做不完……亂七八糟的問題,說得我心煩意亂。有一部分孩子經常不完成作業,我就很生氣打電話過去,家長要么要理不理,說他也沒辦法,那么就沒有人接,也不回電話。孩子上課不認真,請家長到學校來也沒有什么效果。
面對這一系列問題,我開始了認真反思:如何才能跟家長友好地相處,把家長對孩子的管理有效地利用起來?我利用課余時間認真分析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可能有:1.家長和學生對新來的老師不信任,對老師的工作不認可;2.老師沒有跟家長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關系;3.老師與家長的溝通交流有障礙;4.老師處理問題沒有換位思考。
針對以上問題,我調整了自己的工作態度和方法。
一、相互信任家校橋的“橋墩”
(一)一切信任建立在了解的基礎上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這首先是人學——不了解他,就談不上教育?!睂W生的了解包括對學生年齡特征、家庭情況、個性特征、人際交往、健康狀況等。而家長對教師的了解也同樣重要,老師的教學風格,老師處事方式,老師的性格特征等。彼此之間有了了解,就會有信任,任何不信任,都始于不了解。
班上有一個注意力特別不集中的孩子,一上課搞東西,收了他的東西他就生氣,一上課就趴在桌子上,作業也不做,弄得我左右為難。后來,為了了解他,我到他家里去家訪了一次。我才恍然大悟:他小時候在爺爺家,后來爸爸媽媽離婚了,為了把他留在媽媽這邊,從小就用玩具來“吸引”他,他對玩具的依賴,主要是缺乏一種安全感。知道了孩子的成長環境后 ,我改變了粗暴的“收繳”,多了一份耐心。課后還陪著聊聊天,讓他上課收住心。漸漸地,他對東西的依賴弱了,課堂注意力也集中的時間也長了許多。家長看著孩子的一點進步,也知道我對工作負責和孩子很有耐心,慢慢地信任我了。得到了孩子和家長的認可,突然覺得目前的工作重點是家訪。于是,我開始對所有行為習慣差的孩子進行了一次入戶家訪,有了這次家訪,家長們也了解了我的工作態度,接下來的工作就順利多了。
(二)有了信任,才會得到尊重
新綱要明確指出:“家庭教育是學校教學的重要和做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p>
教師的言行舉止要與家長平等,做到互相尊重,讓教育工作更容易達到目的。怎么做到平等尊重呢?首先,在與家長溝通時,我非常注意與家長溝通時候的語氣和方法,時刻注意親切隨和地說話,拉近我與他們之間的距離。與家長交流時,我也是全神貫注,對自己的疏忽要及時地解釋,對學生在校情況要十分清楚,面對家長詢問時,隨便也能說上一二。其次,組織開展一次豐富多彩的親子活動。讓家長、孩子與我近距離地交流,在活動中增進感情。最后,就是利用好現代信息軟件。我們班有微信群、QQ群、釘釘群。我會在QQ群里發許多孩子們在學校的圖片,滿足家長們對孩子在校的學習、生活的關注,同時也讓他們了解到我對工作的認真態度,讓他們相信我會教育好他們的孩子;我會在微信群、朋友圈發一些積極的傳播正能量的文章,讓家長們閱讀,讓他們知道我是一個積極上進的老師。我也會關注家長們的朋友圈,看著他們高興而高興,看著他們憂愁也不時地開導;釘釘群,直播課,讓家長們看到孩子的點滴進步都離不開老師的認真負責。有了這份信任,我們彼此之間都有了互相尊重。
二、換位思考是家校橋的“橋面”
一個炎熱的中午,我正在午休,一個急促電話鈴聲把我從朦朧的睡意中驚醒。
“丁老師,你們班的XX,在花臺中跑,不小心踩在花盆上,腳被劃傷了,流了很多血……” 沒等保安說完,我立刻拿著電話,沖出宿舍。
當看到XX鮮血早已染紅了鞋襪,感覺這就是自己的孩子受傷一樣,心疼不已。通知完家長,我立刻背著他,打上車,趕往人民醫院。當我幫孩子掛好急診,醫生說要縫針,我想都沒想就繳了費。就在給孩子消完了毒,準備縫針的時候,家長才匆匆趕來。
聽著孩子一聲又一聲地痛苦叫喊,忍不住擔心地望向孩子,看著他痛苦的表情,我的心如刀割。孩子的父親轉過身來安慰我:“丁老師,我們不會責怪你的,是孩子調皮給你添麻煩了。這次也算是給他一個教訓……”聽了這些好,我的心一下子暖了起來,突然覺得我和家長們的關系變了,變得好似親人。
通過這件事,讓我知道了處理突發事件的時候,多換位思考,能緩解老師與家長的關系。特別是急家長所急,想家長所想,多一份寬容和理解,往往在后續問題上能起到積極作用。
后來,這位學生不僅把所有的費用都硬塞給了我,在家長會上還講了這件事,把我對班上孩子是如何無微不至地照顧詳細地介紹給其他的家長聽,為我后來的班級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賞識激勵是家校橋的“圍欄”
賞識教育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是讓你心情愉悅的一種愛的教育,是充滿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每一個人都渴望賞識和愛,這其中也包括家長。教師通過語言、文字等給予家長和孩子充分的肯定、鼓勵和贊揚,是他們的心理上獲得自信,從而增進老師與家長之間的情感。
(一)利用班級群表揚
當孩子有點滴的進步,家長們對工作的支持,我都會在班級群里表揚。我常把“我能遇見你們這群孩子和家長,是我的幸運,是我前世修來的福氣這些話掛著嘴上?!卑嗉壢豪锝洺霈F我表揚的話語和圖片。
(二)利用朋友圈表揚
有一次,我們班的家長給我們班捐贈了許多書籍。于是,在朋友圈寫道:看著一摞摞嶄新的書籍放在了我們的書架上,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叔叔帶著孩子們在知識的海洋里暢游。我不努力工作,又怎么對得起這群人呢?家長們紛紛給我點贊,這也激發了我努力工作的動力。
五一節放假之后,我們班的桌凳都布滿塵土,幾位家長帶著孩子們把桌凳洗得干干凈凈,連地板都用洗衣粉洗過。我又怎么能放過這次賞識激勵呢?我把他們勞動的照片發到班級群外,微信群又多了一條信息:我是何等的幸運,在這個周末,家長們送給了我最美的禮物。每當我想表達這份情時,都覺得自己是那么得詞窮。
(三)利用家長會表揚
有些老師的家長會是“批斗大會”,而我的卻是“表揚大會”。除了表揚學生認真學習外,家長也會得到支持工作的獎狀。家長們也紛紛發言為我點贊,給我工作加油。
老師與家長、學生之間的相互賞識就是一座橋,是精神相融、心靈相惜得到家校橋。在這座橋上,老師把愛灑向每一位孩子和家長,就會轉化成順利工作的靈丹妙藥。家長、孩子把欣賞、尊重投向老師,就會成為老師認真努力工作的動力。
古人云:“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笨梢娂彝ソ逃c學校教育同樣重要。前蘇聯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最完備的教育模式是‘學?!彝ソ逃?,學校和家庭是一對教育者?!奔彝ナ呛⒆映砷L的搖籃,是學校教育的基礎,是與學校教育互為補充的重要教育途徑。因此,家長的教育與教師的教育之間的步調相同,才能讓孩子健康發展。
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是不完整的,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更是無效。只有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效地結合在一起,架起家校有效教育的“橋”,才能讓孩子茁壯成長。
(作者單位:重慶市榮昌高新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