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能參加德育干部網絡培訓深感榮幸,聆聽了呂玉剛、張志勇等專家就國家基礎教育改革、“雙減”改革政策、《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等政策解讀與形勢分析,學習了相關學校德育工作經驗之后,深受啟發,也讓我深切體會到德育工作任重且道遠,需持之以恒,下面談談我的體會。
一、“雙減”讓教育回歸本真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吹響了為學生減負的號角,作為一名教師,對此政策的出臺非常擁護和贊同,讓教育回歸更本真的狀態,是我們每個教育人的初心。
此次學習中,北京師范大學張志勇教授所講的“雙減改革的背景與政策實踐”讓我真切體會到了黨中央、國務院一直以來對教育和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關注,看到了國家教育改革的決心和力度?!半p減”政策落地,是對教育規律的回歸,對于學生的發展,校內的學習、校外的培訓都有了更加明確、更加規范的要求,所以我們教師也應做出相應的改變,才能擔負起減負增效的重任。首先,向課堂主陣地要效率,教師認真上好每一節課,知識儲備豐富,能力訓練到位,讓學生“吃飽”“吃好”。其次,完善作業管理,努力減少作業總量,提升作業質量。第三,提升課后服務水平,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既有輔優補差,又能培養興趣愛好。第四,完善家校社協同機制,我們要積極推動家校社共同體建設,推進家校社協同育人,讓家庭教育回歸育人本位,充分利用社會資源育人。
二、勞動教育呼喚家校社協同
國家教材委專委會委員柳夕浪對《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解讀讓我明白了勞動教育至關重要,黨和國家領導人歷來都非常重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勞動教育發表重要論述達20次,特別是在2020年11月24日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中更是明確指出:要開展以勞動創造幸福為主題的宣傳教育,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大中小學各學段和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教育引導青少年樹立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的勞動觀,培養一代又一代熱愛勞動、勤于勞動、善于勞動的高素質勞動者。
實施勞動教育重點是在系統的文化知識學習之外,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煉意識,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良好的勞動品質。我們應充分發揮學校在勞動教育中的主導作用,發揮勞動的育人功能,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教育,強調從消費、享用為主,走向生產、創造為主,實現自立自強并奉獻他人和社會,成為高素質勞動者。
作為一名教師,我認為落實勞動教育應努力做好以下幾點:
第一,做好校內勞動教育,認真上好勞動課程,在校園內班級里營造勞動文化,引導學生學習先進勞動者的故事,創建勞動實踐基地,形成勞動教育清單,開展校園勞動周活動等,讓單一的勞動教育走向多學科多場景融合的勞動教育,使學生在做中學。
第二,轉變家長的觀念,讓家長成為孩子勞動的指導者和協助者,形成勞動教育合力,讓勞動回歸生活本源。
第三,拓展校外勞動基地,充分利用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綜合實踐基地和其他社會資源,結合研學旅行、團日隊日等活動,結合實際組織學生參加社會服務。
第四,將勞動評價作為學生評價的重要內容,構建家校社三位一體勞動評價機制,全面評價學生的勞動認知、勞動能力、勞動習慣和品質等勞動素養。
未來的世界充滿著挑戰和競爭,德育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牽涉面廣、工作量大,大量新的課題亟待我們去探索、去實踐、去創新。但無論何時,無論何地,我們都應堅持“立德樹人,德育為先”,堅持“全程德育,全員德育”,堅持“創新德育,有效德育”,為學生健康快樂成長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
(作者單位: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