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有幸參與了全國中小學班主任網絡培訓示范班,學習了很多令自己膜拜的名班主任的帶班育人方略,深深感知到了在成為一名優秀的班主任的路上,我要做的還有很多很多。
下面我就擷取其中幾點談談自己的收獲。
職業生涯的播種者
很多名班主任都在傳達的一個理念就是做學生喜歡的老師,才是理想中的好老師。這不禁打開了我的記憶之門,腦海中浮現了那張最熟悉又親切的面孔——我高中時期的班主任兼歷史老師王老師。
現在的我已經實現了當初的高中時期所制定的人生目標,成為一名像王老師那樣盡職盡責、問心無愧、將學生放在第一位的班主任。這么多前綴的修飾詞都是2009級高三(3)班所有學生對深愛的王老師毫不夸張的評價。他就是無怨無悔地將所有的休息時間花在了教育和陪伴我們身上。記憶中最深刻的畫面就是每次傍晚從宿舍洗完頭回來晚自習時,我們的王老師早已在教室中等待我們。像這樣真切感覺王老師一直在我們身邊的暖意與安全感,高二、三兩年一直在。沒錯,什么樣的老師帶出來的班級就有什么樣的味道。當年的高三(3)班有王老師的味道,如今我所帶的五(3)班也慢慢有了我的味道。我想讓我所帶的孩子們善良、勤學、愛班級、愛勞動……
學習了這些名班主任的帶班育人方略,我覺得這一腔的職業熱情到如今依然燃燒著,我還要不斷加強自己各方面的專業素養,最主要的還是班主任的三大核心素養:學生發展指導能力、班集體建設能力、教育溝通協調能力。
相信學生,以學生為師
培訓中王成洋老師所提倡的“相信學生,以學生為師,共同成長”的實踐探索,我覺得實用性很強,有些舉措其實我在班級中也應用過。
他這一實踐探索的指導思想是“誰的問題,誰解決(每個人都是自己問題的解決大師)”,探索方法是搭建一切平臺和活動,讓學生在解決自己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成長。對全班采用的是求助式互動班會,對小團體是分享式座談會,對“問題生”是群體式問題診療,對家庭親子是旁聽式提問采訪。這些方法我都想去借鑒模仿,尤其是面向全班的求助式互動班會,教師自己處于需要學生幫助的境地,先向學生給出情境,向他們求助,比如班級衛生狀況不佳這一情況,教師可以這樣向學生提問:親愛的同學們,最近老師有一件煩心事需要你們幫忙,不知道大家愿不愿意幫助老師?相信在老師這一“示弱”下,學生肯定會處于主動的樂于積極幫助老師的心態。緊接著老師趁熱打鐵,請學生小組討論,將每個個體的建議想法進行思維的碰撞。然后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分享,老師可以在旁進行總結。進而進一步落實到整改的行動中。當然老師也要進行最后的追蹤,做出評價,給出使之長遠的建議。
這樣的做法完全就是立于“相信學生,以學生為師”的出發點,學生往往能給我驚喜,能想出我們想不到的智慧點子。這點我在平時的班主任工作和學科教學中都深有體會。王老師的觀點和做法更全面,更有體系,我平時也應多多記錄、總結和反思。
最后,借王美霞老師的帶班育人方略“成就最好的自己,預約幸福的人生”來總結我這次的學習之旅。師與生是彼此成就的關系,作為老師我們應該不忘初心,將曾經的那個希望之種繼續步履不息地播種到今后自己遇到的千千萬萬的學子心中,相信他們,放下身姿,從他們身上學習更多,彼此預約更幸福的人生。
(作者單位:浙江省舟山市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