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主辦單位:國家教育行政學院 承辦單位:中國教育干部網絡學院

服務熱線:400-811-9908 操作指南

延安市楊家嶺福州希望小學:以德立校 育人為本

來源: 延安市教育局 作者: 延安市楊家嶺福州希望小學 發布時間:2023-04-17 10:13

楊家嶺福州希望小學原名楊家嶺小學,創建于1974年,位于楊家嶺革命舊址旁。學校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始終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德育工作緊緊圍繞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兩條主線,以養成教育為重點,以德育活動為載體,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相結合,調動校內外育人積極性,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傳承紅色基因,堅定理想信念。多年來,學校依托革命圣地豐富的紅色教育資源優勢,扎實開展紅色教育入腦、入心、入行系列活動。以“讀紅色經典、講紅色故事、唱紅色歌曲、訪紅色足跡”四種形式來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勵志感恩教育。一是建立了楊家嶺、棗園、王家坪、西北局等12處德育教育基地,把思政課堂延伸到德育基地,加大對“紅領巾講解員”的培訓,學校60名紅領巾講解員隊伍,利用節假日和周末,走入紅色旅游景區為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作義務講解,講紅色故事,弘揚延安精神。二是組建了“小軍號”故事班、“小百靈”合唱團、“小紅星”劇場、“小喇叭”廣播站,開播了“學習播報”“為你讀書”“紅故事大講堂”等欄目,為孩子們搭建鍛煉平臺,起到使紅色教育內化、從小學英雄,長大做英雄,立大志,成大才,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的目的。

——弘揚傳統文化,振興民族精神。學校一是結合陜北的地域文化,開展“四進”課堂活動,讓民歌、剪紙、腰鼓、秧歌走進課堂,傳承傳統文化,培養特色人才,促進學校內涵發展。二是結合傳統文化節日,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教育活動,讓學生走進傳統節日,認真學習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弘揚民族精神,立志做新時代好少年。三是積極開展“四心”(即:孝心、愛心、責任心和感恩心)教育,在教育中循循善誘,在潛移默化中感悟,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培養學生養成良好道德素養。

——開展主題活動,促進全面發展。學校倡導活動即課程,事事皆育人的理念,深入開展素質教育。利用每周三下午扎實開展乒乓球、足球、合唱、口風琴、書法、繪畫、舞蹈等16個體育、藝術社團活動。定期舉辦“三節三會”活動,即校園文化藝術節、科技節、讀書節、春秋季運動會、故事會、讀書分享會大型活動。持續開展好陽光體育大課間活動,保證學生每天鍛煉1小時,通過這些活動來實現每人掌握兩項運動技能和一項藝術特長的目標。讓這些孩子在活動中不斷地表現自我、充實自我、提高自我,為他們的學習、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建立學生勞動教育基地,以蔬菜種植為主,學生參與開墾、栽種、澆水、除草、采摘等一系列教育體驗活動,落實每日各班指定值日生定時打掃,每周的星期二進行大掃除活動。強化家校協作,要求學生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每天布置適當的家務勞動作業,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勞動習慣,為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得到全面發展打下基礎。

——加強養成教育,規范學生行為。學校在養成教育工作中始終將“好習慣,益終身”的教育理念滲透到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達到潛移默化的育人目的。一是童謠引路,學校創編了《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三字歌》《文明禮儀三字歌》《愛護環境衛生三字歌》等,結合《小學生行為規范》《中小學生一日常規》要求,開展了學生一日常規競賽、文明禮儀操比賽等活動,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起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作用。二是榜樣示范,學校專門設立“我們身邊的榜樣”“每周一星”專欄,通過評選博學之星、文明之星、才藝之星、紀律之星、勞動之星、美德少年等,讓學生學有榜樣。三是學科滲透,學校要求教師抓住學科特征,在學科教學中進行學習習慣和道德習慣的培養。班主任與任課教師建立起橫向聯系,形成教育的合力,做到“事事在育人、時時在育人、處處在育人、人人在育人”。

德育工作是一個常態化工作,“雙減”背景下更要不斷探索學校德育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舉措,進一步推動學校德育工作扎實穩步前進。凝心聚力,繼往開來,壯志滿懷,篤志前行,我們將繼續以“心懷感恩,做對社會有用的人”為目標,將宏觀目標和細致實踐相結合,促進“楊小”德育更好地發展,攜手共進續寫華彩篇章。

  • 投稿
  • 證書查詢
  • APP下載
  • 收藏
  • 国产女人叫床高潮视频,隔壁机长大叔是饿狼完结了吗,2020韩国最新r级限制,后入式动态图45式,和竹马睡了以后说